close

一、綠黨簡介

1.綠黨(台灣)-維基百科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6%A0%E9%BB%A8_(%E8%87%BA%E7%81%A3)

(節錄)
綠黨1996年1月建黨時,原名為「綠色本土清新黨」;但同年5月9日第一次臨時黨員大會便決議變更黨名為「綠黨」,英文名稱為「Green Party Taiwan」。

1996年,綠黨提出「廢物利用、資源回收專案」提名區域候選人十三人參與國民大會選舉,綠黨在雲林縣的參選人高孟定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,成為該黨唯一的政治代言人。

1997年,由於高孟定接受張榮味邀請搭檔參選雲林縣副縣長,為避免黨中央難為而主動退黨,自此綠黨也就不再有體制內的政治代理人,與一般環保團體一樣長期進行體制外的遊說與運動。

綠黨目前僅有1996年國代選舉有當選之外,歷次選舉都沒有當選,綠黨仍持續參選各地縣市議員、立法委員選舉。

2.國際綠黨發展簡介-潘翰聲網誌

http://panhan3.pixnet.net/blog/post/35302647

(摘錄)
脈絡:面對工業革命的反省,第一層次是改良派或保守派,針對個別單一環境事件,或是情感的訴求,第二層次則是與左派相通的結構論,從政策面、政治面尋求改變,生態社會主義(Eco-socialism)的綠黨,則是第三層次的辯證。

理念:2001年於澳洲坎培拉召開的第一屆全球綠黨大會,標舉六大核心價值,包括生態智慧、社會正義、參與式民主、非暴力、尊重多元、不犧牲下一代的永續 。

二、現況

1.全球:與各國綠黨連結、舉辦及參與全球綠人大會、國際議題串連(如:氣候變遷)

2.在地:個別投入社運議題(如:環境、公民監督、性別)、運作地方支黨部(如:台中、高雄)、意圖深耕地方並參與基層選舉(議員、立委)

3.綠黨人少資源少、知名度不足,多靠少數成員起筆為文、參與社運或經營地方,一直以來能量難以累積,給人平時不見人,遇選舉才推出候選人的感覺。

三、爭議

1.素人政治的跑龍套

概念為政治不在哪裡,而在我們的生活周遭,每一個人都有成為民意代表的適格性,但無資源無人力造成了發展困境,正因為是平民百姓,不可能整天去為民服務、勤走地方關心地方。

2.對立戲碼的誇大與虛假

我將其視為是爭取曝光的錯誤策略,但也顯見了綠黨要上媒體版面,有泛藍、泛綠,但沒有泛小黨、親綠黨的媒體,或許期待未來透過網路能打開一些宣傳空間。

3.廢死議題不成熟

廢除死刑,除了人權觀點,也是文化下的產物─生命的神聖不可侵犯,但絕對的事物,可能過於不合情理,不顧環境現實的考慮。

四、結語

我只是覺得綠黨所擁有的特質,或許能為台灣的政治找到出口,不再是對立/衝突而已,而能有包容/參與式(協商)的可能,當然可能到頭來每個黨都沒什麼不同,

但綠黨是你我可以參與投入的契機,其他具有良好理念的小黨亦然,就當是一個嘗試,扭轉一下既有的政治權力結構,脫離兩黨鬥爭的萬年戲碼、脫離選舉只是像人情競賽(政治酬庸)的嘗試,

讓政治能改善些更實質(生活)的、讓法律能夠對更多人友善,你覺得說得太美好抽象?但若是我們沒辦法的,又怎能期待那些和我們一樣是人的政治人物做到呢?

再起碼讓政治有流動的機會,換個氣象的可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