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蔡呈芳 醫師】【文章出處】DrSkin www.drskin.com.tw

多發性皮脂腺囊腫與表面皮膚並不直接相通,當把周圍皮膚向下拉緊時,囊腫會更明顯。皮脂腺囊腫是一種不算少見的疾病,會出現很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。多數患者是顯性家族遺傳性,也有部分與遺傳無關,特別是在一些只有單獨一顆病灶的人〈稱為單發性皮脂腺囊腫〉。

多發性皮脂腺囊腫一般從青春期逐漸形成,男女都會產生。主要發生在前胸、腹部及手臂內側。但大腿、背上、陰囊、額頭也會產生。當發在陰囊時,陰囊外觀可能會像是苦瓜般凹凸不平。皮脂腺囊腫與青春痘不同,病灶處並不會有開口或毛囊阻塞現象,用力擠壓或戳破時,則會排出乳白或黃色油狀液體。多數多發性皮脂腺囊腫並無大礙,不痛不癢,只要不刻意擠壓,發炎疼痛並不常見。

不過有少數患者會合併其他疾病,如先天性厚甲症、疣樣肢端角化症、肥厚型扁平苔蘚、少汗症、化膿性汗腺炎。

多發性皮脂腺囊腫的位置是在真皮的中央部位,在結構上,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管的發育異常,第十及十七型角蛋白呈現特殊異常。在切片下,可以在囊腫壁上找到有皮脂腺,偶爾還會有毳毛混雜。臨床上所看到的黃色油狀液體,正是皮脂腺所分泌的液體,有時因有少量角質成分,所以也可能呈現乳白狀。

一般而言,多發性皮脂腺囊腫並不會影響健康,主要只是美觀問題。特別由於治療十分花時間,所以多數醫師也是抱著消極的治療態度。治療上如果只是單純的以針挑開,把內容物擠掉,只是暫時讓病灶變小,不出數月又會長回原來大小。如果是不挑開而只是用力擠破,則原本肉色的囊腫反而會紅腫,更難看。

至於開刀自然是一勞永逸,然而因為病灶數目一般不少,除較明顯部位或大顆病灶外,較少以手術解決。而更務實的想法,即使開刀拿掉,身上其他地方仍然會產生新的囊腫,何況凡開過刀必留下痕跡,並不一定值得。另有一種精細的囊腫外翻手術,是以細縫劃開囊腫,再將囊腫壁全數翻出清除,在術後外觀可達最佳效果,但並非每個囊腫都能輕易翻出,十分費時,也需要高度技巧,因此做的人不多。

至於藥物治療,如維生素A酸,雖可以稍微減少囊腫大小,但只是一時性效果,一旦停藥又會逐漸變大。但如果是囊腫破裂發炎,則可以給與口服藥物治療,如抗生素〈並非殺菌,而是因抗生素本身也有消炎效果〉、維生素A酸,或直接病灶內注射類固醇。

有時不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療,多發性皮脂腺囊腫就是一個例子。目前沒有任何飲食、藥物,真正能改變多發性皮脂腺囊腫的病程,因此放寬心,把多發性皮脂腺囊腫當作身體的一部分,不要刻意擠壓,對多數患者而言,可能是最佳選擇。

(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蔡呈芳著)

040331
=
雷射有效治療多發性囊腫

 二氧化碳雷射搭配電腦掃瞄儀,目前多半用於醫學美容,但偶然的機緣下,成為治療多發性皮脂腺囊腫的利器。

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,今年四月到衛生署台南醫院皮膚科求診做醫學美容時,提及數十年來一直為身上的粒狀結節所苦;結果,患者的抱怨,意外的讓雷射多了一項有效治療工具。

衛生署台南醫院皮膚科主任康錦華表示,這名婦人的上半身,自青春期開始出現皮下結節,數目逐漸增加,有些結節增大至1.5五公分,雖然不痛不癢,但觸摸起來很不舒服,甚至成為穿戴內衣胸罩的困擾,但卻不知如何去除,結果被診斷為「多發性皮脂腺囊腫」。

康錦華主任表示,多發性皮脂腺囊腫屬顯性遺傳,因為是多發性且為良性的,過去都認為若非美容因素可以不治療。傳統的治療方式,以刀割或針刺後,擠出結節內的黃色油狀物,偶而可見囊腫發炎。

康錦華嘗試在這位患者的病灶部位,用手指固定住結痂使接近表皮,以二氧化碳雷射搭配附加的電腦掃瞄儀,用0.6mm小的光點,去焦化快速掃瞄模式描準結節中央頂端。

結果,雷射的小光點,瞬間在表皮與皮脂腺囊腫間打出一個小洞,皮脂高溫融化如噴泉般湧出,再用手指將其餘內容物擠出,每個結節費時不到一分鐘,再逐一處理其他結節,病人當時如釋重負。

康錦華說,新式的雷射治療,不必麻醉,治療中病人疼痛感不高,沒有流血,高溫滅菌,治療後傷口很小。該婦人透過雷射去除身上所有結節,迄今四個多月,未再復發,只留下很小的疤,有些疤則已近消失。

050909
=
Simon: 你好,本人想請問多發性皮脂腺囊腫可有方法治療?謝謝!! (18/4/2000)

沒有一個名稱叫「多發性」皮脂腺囊腫。「皮脂腺囊腫」(wen, sebeceous cyst) 是皮脂腺分泌的出口塞了,分泌累積形成囊腫。

方法只有一個,做手術。是小手術而已,不一定是外科醫生可以做的,找外科醫生做會更好,當然會貴一些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