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社工師法立法的意義是為了使社會工作得以「專業化」
基於一種「資格主義」─壟斷、保護與聯合,以保障團體內部的服務提供的獨占性、對外來競爭的排他性
縱使也有不少對於社工師的期待(或許是錯誤的)
地位的提升、勞動條件的改善與保障,然而以學界為主所推動的社工師法
走向的是引進「理論化」,使加強社工的專業性

然而,專業的構成條件,包括了理論體系、專業權威、社區認可、倫理守則、專業文化
不過說真的,我不知道社工是否是一門專業,非要透過這些條件形式上的全然滿足嗎?
但,社工不單單是一種執行給予的服務行政是應該被強調的
我覺得只要有社區認可,那就夠了!在台灣的發展脈絡下,為何需要去走進西方社工專業發展的歷史中?

台灣有誰爭論社工是不是專業嗎?好像沒有耶。。
也許有人認為社工誰都可以做,稱不上是一種能力?可是,顯然對社工有了解的人,都知道這是錯的!

因此是理論體系不夠科學、不夠具有知識性而導致台灣的社工專業權威建立不起來嗎?
專業應該是建立在社工的能力之上,而在化約成服務行政下的社會工作,真的能夠讓案主得到確切需要的服務嗎?
這不是機構提供的服務、社福資源都不夠阿云云(社工也許自己都吃不飽了),案主只會認為社工根本也幫不了什麼。。

我覺得社工的專業,應該是建立在社工的個人成熟度之上,被忽略的價值體系,同理延伸出來的社會正義感
從「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」開始,就被簡化成一種服務工作了
更重要的是一個社工應該怎麼樣看這個世界、他怎麼看待「人」、重視人的關係
然而,台灣的社工有展現出這樣的行動與氣質嗎?(或許有許多真的只是要個工作的社會工作者)

可是知識的建構,掩蓋了這些基本的價值,社工有傳達出一股心靈力量嗎?
更危險的是,透過證照制度的實施,專業所排除的卻是社工內部本身,透過考試決定能否獲得證照
這走向了一種文憑主義,那張證書意味著有比同事更高的地位、機會,
為何社工證照非透過這種考試的形式,變成一種理解能力、記憶能力的內部競爭
也有不經考試是透過長期繼續教育的專業存在阿!

專業的訴求對象,是不是已經走偏了,社工為了什麼要強調是一門專業?
我想應該是讓人知道,讓服務對象相信我們是有能力幫助他們改善其生活,而不是。。
社工逐漸行政化、官僚化。。理論知識固然有其重要性,但社工是一門實務與理論並重的學科

台灣的社工有發展出本土的社工理論嗎?還是將西方的社工理論是為永恆不變的法則?
更奇怪的是理論變成了計劃正當性的背書,有誰去檢視、建構、修正這些理論嗎?
社工也許是一門科學,但這門科學不是自然科學,而是人文科學,沒有唯一的真理。。

所謂的專業化(儘管我已不認為是專業化了)現今成為了鞏固學界地位與取得合法證照的社工員
的一種權力,社工還需要繼續這樣分化下去,還需要強化考試機制嗎?專精社工師,又保障了誰?
沒考上社工師的社工服務真的比有考上的無效嗎?比有考上的實務能力差嗎?
無法深刻記憶理論,不意味不會分析與運用理論,在服務或者說在助人之上。。

當有社工師為了錄取率的提高,而在抱怨時,那意味著一種文憑主義的心態、一種優越的心態
我認為證照最好是錄取率接近百分之百,像是醫師國考一樣,該強化的社工的養成教育。。
醫師有因為錄取率高導致文憑貶值或者社會地位下降嗎?據我所知是沒有。

當有人拿著社工師的證照,認為是社工專業的象徵時,請先停下來反思,這個專業是對外的,還是對內的優越感?
你能讓社會大眾認可、服務對象相信──社工是一門能改善社會、協助他們的專業嗎?

(如果不行,這張證書、證照也不過是一張紙而已。。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光心 的頭像
    光心

    光心的筆記本

    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